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炮灰在年代文里报国第108节(1 / 2)





  能让自己活的轻松一些,又有何不好?

  虽然村支书前倨后恭的态度让人心里不太舒服,可人在屋檐下。

  自己等人如今还要受着村支书的管,能不得罪对方,还是尽量不要得罪对方的好。

  自从薛安桢医药学博士的身份被村里人知道后,就有不少村民想让自家的孩子过来跟他学习。

  毕竟当大夫不仅工资高,还格外的受人尊敬。

  就算最后当不成真正的大夫,像林知言一样进入村卫生室,当个小卫生员,那也比下地干活要轻松自在的多。

  说到卫生员的工作,村里不少致力于让孩子学医的人家,心思就活络了起来。

  宋知青毕竟是外来知青,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回城,他那份卫生员的工作可是让不少人眼馋。

  本着教一个是教,教一群也是教的心思,薛安桢倒是收下了几个学徒。

  不过即便收下了这些学徒,在薛安桢心里,他正式的弟子依旧只有林知言一个。

  这些学徒的学历虽然最差也是初中生,但因为动乱的几年,县中学的教学质量大幅下滑,他们的基础实在太差了。

  只教了一天,薛安桢就忍不住有些头大。

  教惯了林知言那种一点就通的天才学生,再让他教这些天分普通的孩子,薛安桢根本无法适应。

  看着讲台下一张张认真听讲,在自己提问时却总是一问三不知的学徒们,薛安桢只能无奈接受了这个现实。

  这个世界的天才终究是少数,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,他应该早些习惯才是。

  因为不知道自己还有能在村子里待多久,薛安桢便尽可能的教给他们一些医学常识。

  他教的虽然都是基础医学知识,但只要他们有心,想往这方面发展,之后还是可以想法子深入学习的。

  本着说不定还真能培养出一两个医学苗子的心思,沉下心后的薛安桢,教的还是非常认真的。

  等上完了课,薛安桢刚走出教室,就迎面撞上了拿着信封兴冲冲跑过来的林知言。

  听说他父母已经平反,薛安桢在替弟子和两位老同学感到高兴的同时,也不免对自己的未来多了些期待。

  只是想到如果真的平反回城,很可能会见到背叛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,薛安桢忽然发现,自己对平反又不是那么期待了。

  原以为这两年的平静生活,已经让他彻底走出了当初妻女背叛的阴霾,他现在才发现其实并没有。

  发现老师薛安桢的情绪莫名又低落下来,林知言还以为他是在担心,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平反。

  便开口安慰他,相信再过不久,一定会有好消息传来。

  等老师平反后,如果他愿意的话,其实还可以跟着他一起去首都。

  首都医药研究所的老领导,还是当年看中了薛安桢,却被他拒绝了的那位。

  以老师的资历,想在首都医药研究所得到一份工作,相信那位老领导肯定会非常乐意。

  林知言的话,倒是让情绪陷入低落的薛安桢豁然开朗。

  经历了当初的沉重打击,对妻女他不能说完全没了一点感情,却也不打算再跟她们重修旧好。

  既然打从心里并不想再见到她们,那给自己换个新的工作地点,还是很有必要的。

  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了些,上头还不知道会什么时候给他平反呢。

  见薛安桢还要忙着教学工作,林知言并没有跟他说太久。

  想起自己打从吃过年夜饭后,这段时间都没再去过知青大院那边,也不知道孟子良他们学习的情况如何了,林知言便打算去一趟。

  在林知言的督促下,这两年间,知青大院的众人倒是慢慢捡起了书本。

  他当然没有明白的跟他们说,国家将来一定会恢复高考。

  但国家想要发展好,肯定需要大量人才的现实,但凡有点眼光的人都是清楚的。

  不管什么年代,国家对人才的选拔都很有必要。

  短时间的中断,影响或许还不是特别大,却不可能一直中断,终有一天会重新恢复。

  他们事先多做些准备,总归是好的。

  免得将来哪天国家突然恢复高考,他们毫无准备,只能手足无措。

  大概是被林知言这话说服,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,哪怕是干活之后再怎么疲累,知青们也都坚持了下来。

  只是随着时间推移,却依旧没有半点好消息传来,起先还能坚持学习的人,就不免有些懈怠。

  林知言管不了每个人,只能尽量的多提醒他们几回,帮他们紧一紧松了的弦。

  对林知言的那些提醒,执行的最坚定的还属张雅之和孟子良。

  张雅之现在是林知言的脑残粉,不管他说什么都会坚定执行。

  更何况多学习,得益的是她自己,她就更会坚持下去。

  至于孟子良,主要是好胜心在作祟。

  虽说他柠檬精的状况比以前减轻了不少,但每次做模拟题的时候,发现自己才刚开了个头,林知言就已经把题解了出来,对他的刺激还是很大的。

  不愿承认自己智商不如林知言的孟子良,只能发愤图强,努力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