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8节(1 / 2)





  大姑姑是突然疯掉的,没有任何征兆,骆家上下对其死因支支吾吾,一般有点血性的人家,姑奶奶在婆家突然没了,娘家定是要调查一番,让给出个说法,然而在这件事上,唐家没有任何作为,如此一来,无用、无能的标签就牢牢的贴在了唐家的男人身上,越传越像是真的,而唐益从未为自己辩驳过一句,就好像默认了般。

  “好了不说了。喜娘全出来了,新娘子妆好了,咱们去看看。”唐安秀没注意唐安芙脸上的疑惑,拉着她往喜房去。

  喜房门口有两个丫鬟站在那里发饴糖,跟唐安芙成亲时发的那种一样,都是三糖斋的,这种糖可不便宜,当时谢氏想订的时候没舍得,后来还是谢老夫人——唐安芙的外祖母亲自让人去订了两百斤送来唐家,据说花了八百多两,四两银子一斤糖,可谓天价,为此谢氏还有些不好意思。

  不过唐安芙嫁的是王爷,发这种喜糖合情合理。

  也不是说唐碧茹就不能发,只是……她这里里外外发好几种就有点让人看不懂了。

  简单说吧,就是看人下菜碟,找一帮认人的丫鬟,看见门第好的,身份高的夫人小姐,就发三糖斋的饴糖,遇到身份一般的就发普通饴糖,这客人来做客,不管门第高矮总有交流吧,孩子们得了糖也会分享,这一来二去,宾客里可有不少得了普通饴糖的人都为此不高兴呢。

  唐安芙和唐安秀在喜房里转了一圈,见着了盛装嫁衣的唐碧茹。

  唐碧茹是真的高兴,今日可以说是她重生以来最期盼的日子了。

  她终于嫁给裴景,终于堂堂正正的入了安定候府的大门,从今往后她终于能够以世子夫人的名义自居,再也不是唐家不受宠的庶女了,再也不用看二夫人的脸色。

  只要一想到这些,唐碧茹连带看唐安芙都觉得顺眼不少。

  而唐安芙如今对唐碧茹也没多少恨意了,她嫁给了齐辰,找到了自己的感情归宿,也乐得成全唐碧茹和裴景,祝他们百年好合,真爱万岁。

  这一世的两人本就没多少交集,唐安芙和唐安秀在喜房待了一会儿,走个过场后,就没有多留,走出喜房。

  第48章

  唐安芙和唐安秀从二房出来, 打算再回谢氏的院子猫一会儿。

  到了主院这边就稍微清净一些, 也就是跟二夫人和谢氏相熟的一些夫人小姐们在这儿。

  经过花园时,管家叫住了唐安芙:

  “四小姐。”

  谢氏身边的人都是从小看着唐安芙长大的老人,因此尽管唐安芙出嫁了,他们仍坚持唤谢氏的孩子为公子小姐。

  “怎么了, 吴伯?”唐安芙停下脚步, 等吴伯跑来。

  吴伯指着外头说:“辰王府派人送了四筐荔枝来, 门房已经收下了。”

  “荔枝?”唐安芙很意外。

  辰王府送来的,齐辰也没和她说过。这人总是这样,做了什么从来不说。

  荔枝是这时节的时令水果,但不易存放,唐安芙想了想:

  “你先给我和姐姐送些过来, 剩下的找我娘,让我娘分去。”

  吴伯领了命令就下去了。

  **

  谢氏陪二夫人和一些夫人在亭子里纳凉,有二夫人在, 这些人都不会主动去二房那边帮忙。

  吴伯带着两盘荔枝来,二夫人和其他夫人都很意外, 二夫人问吴伯:

  “这是那贱婢预备的?够下本钱的!”

  吴伯赶忙摇手:“不是不是, 二夫人千万别误会。这是辰王府送来的, 一共送了四筐,四小姐让先摘出来几盘给诸位送来, 剩下的要问大夫人怎么分。”

  一听说是辰王府的,二夫人脸上的怒容才消散,拿起一颗荔枝叹道:

  “还是芙姐儿运道好。瞧王爷给宠的。”

  其他夫人也跟着附和。

  谢氏招呼她们吃荔枝, 然后走下亭子对吴伯吩咐:

  “荔枝存放不易,今日都分了去。紧着先给元家送一筐,存一筐在冰窖,大小姐晚上回去的时候,让她带回童家,老夫人、二夫人、三夫人房里各送小五盘,用冰盛着。给伯爷和杰哥儿留个三四盘,剩下的你看着分给主院伺候的。”

  吴伯没想到他们这些下人也能分到,很是惊喜,仔细记下后问谢氏:

  “那其他院儿里伺候的分吗?”

  “伯府本就是分开的,其他房与咱们有什么关系。荔枝多精贵,自己人分分得了。”谢氏向来护短,不会打肿脸充胖子非要去博那种吃力不讨好的贤名。

  “是,老奴知晓了。谢伯夫人赏。”吴伯笑开了花,赶紧领命办事去了。

  **

  唐碧茹在喜房里焦急等待,丫鬟偷偷摸摸的进来,把一盘冰镇的荔枝摆到她面前的梳妆台上。

  “这是……”唐碧茹太意外了。

  裴景最喜欢吃的就是荔枝,所以唐碧茹每年都会为裴景订好些,裴景吃着开心,说她体贴懂事,没想到她在唐家也能吃到。

  “老夫人命奴婢给六小姐拿来的。就您这里有,您悄悄的吃。”丫鬟说。

  唐碧茹心知肚明,荔枝精贵,老夫人得了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。

  “知道了。老夫人待我好,我都记得。”唐碧茹迫不及待剥了一颗,拼着唇妆花掉也得先尝尝。

  甘甜的汁水在舌尖滚动,唐碧茹连连称赞:“嗯,好吃。老夫人从哪里弄来的?”

  “是辰王府送来给伯爷伯夫人的,伯夫人给老夫人分了些,老夫人又想着六小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