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4节(1 / 2)





  何父扫了一眼院子里几十个横眉竖眼瞪他的村民,知道今天这事讨不了好。因为小龙虾卖不出去,侵犯的是杨树村所有村民的利益,这些人绝对会无条件地站在林老头那边。

  瞧何父吃瘪,何建新生怕他就不管自己了,忙替自己辩解:“爸,我去年说这事的时候,也不知道他们村今年会养这么多小龙虾啊。去年才几千斤,哪晓得今年就往两三万斤上跑了!这卖不完也不能怪我啊,谁知道会有这么多。”

  大勇在一旁吐槽:“咱们两个村挨着,我们今年养了多少亩的小龙虾,你心里没点数吗?”

  别说,何建新心里还真没数,他连自己的鱼塘都不管,哪有闲心关心隔壁村养了多少小龙虾。

  可这话说出去只怕会让杨树村的村民们更愤怒。何建新像只鹌鹑一样,垂着脑袋,求助地看向何母,不敢再吭声。

  何母心疼儿子,拉了拉何父的衣袖,低声说:“建新还在他们手里,他爸,你快想想办法啊!”

  何父怒瞪着村长,恼火地说:“林老头,这么多小龙虾,建新肯定卖不完,你就说吧,到底想怎么样?”

  经过这两天的事,村长也知道了,何建新就是个不成器的,指望他不可能。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把小龙虾给卖出去,而不是跟何家结仇。

  于是,他说:“何建新卖不完,那就找你闺女何春丽。当初何建新找上门来,拍着胸口说得好好的,咱们也不是相信他,是相信你那当了大老板的女儿有办法。她不是建了厂子,有车子,能把货送到外地去吗?那也一样可以把小龙虾运到外地去卖。”

  “对,我们当初之所以相信何建新,还不就因为他妹妹是何春丽,这个事你得找何春丽帮忙,不然咱们都进城,守在她厂子门口不走了。”村民们凶狠起来,也是六亲不认,纷纷附和村长。

  看到这一幕,何父心都凉了,狠狠瞪了儿子一眼,对村长说:“这个事我也做不了主,我得去跟春丽商量商量,看她有没有办法。”

  村长点头同意了:“行,那我们等你的好消息。”

  何父看了一眼儿子:“那建新……”

  还没问完就被村长粗暴地打断了:“他明天还要去卖小龙虾,今天就住我这儿吧,我这儿空房子多。”

  说得好听,不过是想扣押何建新罢了。

  何父明白这一点,可到底是他们先放了大话又失言,儿子在对方手里,对方又人多势众,他只能暂且作罢。

  “好,那把自行车还我,我现在就进城。”何父说。

  这次村长倒是没为难他,让小刚把自行车推出来给了他。

  何父直奔县城而去,进城就找到何春丽,把这事告诉了她。

  隔行如隔山,农副产品的销售跟衣服区别很大。衣服人人都要穿,小龙虾却可吃可不吃。在销售上,小龙虾这种河鲜一上市就得尽快销售出去,不然死了就大打折扣,而且因为目前的道路不畅通,运输不发达,保鲜手段落后,小龙虾并不能远距离长途销售,只能在产地周边县市销售。

  但衣服就不一样了,今天卖不完可以明天卖,县城卖不完可以卖到省城,甚至是外省。实在卖不出去,等快过季的时候还可以打折处理,收回成本。

  何春丽虽然两辈子都是农村人,但她两辈子都早早进了城,并不了解八、九十年代农村的发展现状,甚至连村子里现在是什么情况都不是了解。她都是从何建新嘴里听说的,可何建新自己都过得迷迷糊糊的,说的话可信度自然就低。

  所以何春丽也没料到是这么个情况,她失声叫了出来:“你说多少?有两三万斤?怎么会有这么多,不是说去年也只有三四千斤吗?”

  何父愁眉苦脸地说:“这还只是杨树村的。咱们村,还有隔壁几个村,看杨树村去年养小龙虾赚了钱,今年也都有不少人跟着养,就算没杨树村多,可加起来怎么也得有个上万斤吧!”

  何春丽倒吸了一口凉气。若是搁到二十年后,别说几万斤,就是几十万斤小龙虾她也不愁卖不出去。

  可现在,油水少,小龙虾做得好吃太废料了,很多人都舍不得放料,做出来的小龙虾自然就不好吃了。像今天何建新拉来那一百多斤小龙虾,厨房就是用水煮的,满满一大铁锅小龙虾,放了两片姜,连腥味都没压下去,味道自然好不到哪儿去。

  小龙虾也就机关食堂开小灶或者饭店里才能卖,不适合大锅饭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销路。

  见何春丽脸色阴沉,何父怕她也不管了,连忙道:“林老头做了让步,说可以3毛5一斤卖给咱们。你们厂里不是有一辆大货车吗?把小龙虾运到省城去,一次性卖了,就卖5毛,转手也能赚点钱。不如咱们试试?”

  何春丽揉了揉眉头:“我现在一天到晚都是事,哪有空管这个,再说厂里的车子是拿来给各地客户送货的。”

  何父说:“总有空闲的时候吧?空在那儿放着也是浪费,开出去还能赚点钱。不然这个事可是你让建新揽的,建新那边摆不平,村里人肯定会闹。闹我们就算了,万一他们那群老老小小,跑到你这厂子里来闹事怎么办?”

  “他们敢!我请了保安!”何春丽色厉内荏地说。

  何父撇嘴:“就你那一两个保安顶什么事。杨树村的人有多野蛮多不讲理你又不是不知道!”

  关键是这事他们理亏,说哪儿去都不占理。

  何春丽反复衡量了一番,承认何父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,不处理这些小龙虾,肯定会把村民往死里得罪,若是运到省城去卖了,扣除本钱,多少还能赚一些。

  做生意嘛,有得赚就行,多少是钱。

  “好吧,你回去跟他们商量好,明天我跟胡安说,让他带着人把车子开到乡下,将小龙虾运到省城去卖。省城那边人口多,也比较有钱,吃掉这些小龙虾应该还是可以的。”何春丽终于松了口。

  等胡安晚上回来,她就把这事跟胡安说了。

  不过何春丽说话的时候用了点技巧,没说是自己哥哥惹了事摆不平让胡安去收拾烂摊子。而是说胡安怎么着也是杨树村的人,帮他们解决了难题也能赚点钱,以后村子里人肯定会对他改观,感恩戴德。

  胡安本来就喜欢被人捧着,上次衣锦还乡被村民们无视,堂伯堂叔都不搭理他,都向着林老实那个农民。这次能趾高气扬的回去,找回场子,他焉有不答应的道理。

  于是第二天下午,他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带着人开着车回了村里。

  果然,这次村里人对他的态度大不一样。村长笑呵呵地把他们请进屋,桌子上摆了六菜一汤,还有一瓶白酒。旁边的村民见了他也都笑盈盈的,把他当贵客招待。

  “今晚你们在这儿歇歇,咱们连夜捕虾,弄好了,明天一大清早,你们就出发。”村长已经安排妥当。

  省城比较远,有差不多两百里,就是开大货车也得开个三四个小时,为了赶上省城的早市,凌晨两三点就得出发。

  胡安吃了饭喝了酒,又跟特意来找他的村民聊了会天,享受了一番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,等天黑了才去睡觉。

  而杨树村的村民们则打着手电筒去连夜捕捞小龙虾,装进竹筐里,称好,抬上车。

  胡安开来的是一辆蓝色的东风卡车,载重五吨,也就是一万斤。

  去一趟省城不容易,好不容易弄来这么一辆卡车,村民们尽可能地多捕虾,最后捕了一百亩水田,七千多斤小龙虾,全装进了车子里。一个又一个的竹筐,码得整整齐齐的,三四层高,看起来很是壮观。

  胡安三点多带着司机和几个跟车的过来,爬上车子,驾驶座坐不下,余下的三四个大汉就坐到了车顶上。村长本来还想让大勇几个跟着去省城帮忙的,看没位置了,只能作罢。

  东风卡车雄赳赳气昂昂地开出了村子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