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女主当爹那些年第158节(1 / 2)





  姜不语连忙拦道:“柏先生有所不知,本侯要求你两件事情,一是替本侯照看府宅院,二是替本侯代为照顾舒老爷子。他老人家年纪不轻了,此行又是急行军,不便带着他老人家,还要请先生代为照顾老爷子!”

  “谁要他照顾了”舒观云出来闲逛消食的功夫,只听到了一句——姜不语将他托付给了柏润照顾。

  姜不语回来的时候,他房里灯都黑了,还当他已经睡着了,谁曾想老爷子在后花园遛弯,压根没回房。

  “不然舒爷爷照顾他?”姜不语苦笑。

  舒老爷子跟着她从幽州到江南,为着照顾她们母子长途跋涉,四年多时间将他漂染的须发皆白,终于露出了苍苍老态,只不过生起气来依旧中气十足:“你这是封了侯,瞧不上我老头子,要回幽州也不准备带我老头子了?”

  姜不语只好耐心解释:“您老误会了,三日前西境来报,西戎已占我大渊三座城池,陛下派我带兵前往西境抗敌,家中老的小的都只能托人照顾。”

  舒观云顿时瞪着眼睛开骂:“你去西境不带上我,受了伤怎么办?”

  姜不语:“您老就不能盼我点好?”她开始打苦情牌:“您老不留下来照顾麟哥儿,我如何放心离开?兵事凶险,可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分神。”

  舒观云:“……”

  ******

  独孤阁老下朝回来,天色已晚,接到管家递上来的拜帖:“半个时辰前,定北侯亲卫送过来的。”

  独孤阁老近来推行新政,有皇帝全力支持,朝堂之上结党营私之事已不成气候,使得新政得以顺利实施。

  谁曾想西境忽起战事,这几日朝中高效运转,户部尚书带着手底下人为大军备办粮草,兵部与工部的工坊一起备办军械,想来两日之后领兵出征的姜侯定无闲暇,谁知竟要过府拜访。

  管家小心征询意见:“要不要准备宴席?”

  “还是算了,姜侯百事缠身,最多过来说几句话,恐怕没功夫留下来吃饭。”独孤阁老吩咐:“去告诉夫人一声,贵客上门。”

  且不提姜侯乃是他家长孙的母亲,便是冲着姜侯以女子之身担起家国重任,拯救千万人与战火之中,亦令人钦佩,不可疏忽怠慢。

  独孤夫人自前往姜府拜访过之后,回来提起长子的婚事每每犯愁,姜侯只会招赘,而长子对姜侯又是情根深种,总不能看着他打光棍吧?

  她翻来覆去考虑了几个月,总也舍不得长子招赘为婿,为此还试探过几次独孤阁老:“默儿自小心高气傲,招赘还要看别人脸色,你说他受得了吗?”

  独孤阁老一心扑在公事之上,似乎对长子的婚事不大上心,边提笔在纸上写条陈边随口敷衍:“姜家上头再无长辈,定北侯府只有姜侯跟麟哥儿两个主子,默儿看谁的脸色?”

  独孤夫人:“姜侯会不会给默儿脸色看?”

  独孤阁老笔尖一停,一滴墨顿时掉在纸上,洇出个黑墨点子,他只好揭过重新再写,反问道:“默儿当初流放幽州的时候都没听说受姜侯的闲气,现在他好歹也是阁老府上的长公子,谁敢给他气受?”

  独孤夫人新年在各家宴会上都受到追捧,听过不少阿谀之词,有些脸皮厚的妇人夸起她来无边无际,乍一听在夸她,细一听她们嘴里夸的人跟她简直说是毫不相干。

  丈夫身陷囹圄之时,许多人避她如躲瘟疫,生怕被她缠上去求情借银子,而姜不语是极少数不计得失愿意伸出援手之人,她至今铭记当年之恩。

  正因为过去之事记忆犹新,她才能在如潮的阿谀奉承之下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,对着丈夫叹气:“姜侯别的都好,人品模样家世都没得挑,唯独招赘……”

  独孤阁老停了笔,抬头道:“没事,咱们默儿不做赘婿。”

  独孤夫人大怒:“你说不做就不做啊?默儿那个执拗的性子,这几年一直不肯成亲,原来心里早就有了人,他若是不能跟姜侯在一起,难道你真要眼睁睁看着儿子打光棍不成?”

  独孤阁老:“……”

  自两人谈过独孤默的婚事之后,独孤夫人埋怨阁老一心扑在公事上,对长子的婚事撒手不管,左右思量多时,听得前院传话过来,姜侯要上门拜访,不禁喜上眉梢,吩咐丫环婆子准备茶水点心。

  姜不语过来之时,外面已是掌灯时分。

  她穿着甲胄,身披黑色大氅,足蹬战靴,怀中抱着麟哥儿,踏进独孤府正厅之时,身后跟着的两列身着玄铁战甲的亲卫们如水般涌上来,在院内分散警戒,已进入战时警戒状态。

  阁老夫妇起身迎客,也就是在此时,独孤夫人深切的感受到姜侯虽为女子,却与她们这种一辈子窝在后宅打转的妇人全然不同。

  姜侯面上冷凝,怀中幼儿牢牢抱着她的脖子,哭着舍不得松手,而身后独孤晴早已红着眼眶,柔声细语哄劝了小家伙一路,却不见效。

  “怎的半夜过来了?”独孤夫人心中惊跳,莫名不安。

  姜不语也不跟他们客气,抱着孩子向他们行礼:“我出征在即,家中小儿不能随军,思来想去唯有托付二老,方能放心离京。”

  独孤阁老忙道:“你尽可放心,我们必妥善照顾麟哥儿!”

  她此时忽感伤起来,怜姜不语身世可怜,出征之时家中竟无长辈相送,不由道:“战场上刀枪无眼,你出征在外,可要万事小心。”

  姜侯若是有个三长两短,以长子冷清的性格,岂不是要一辈子打光棍?

  独孤夫人此时竟隐隐后悔,早知今日,为着长子开心,麟哥儿父母双全,便该早早让两个孩子成亲,管他招赘还是出嫁,何必在意外人的眼光,自己儿子心愿得偿,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才最重要。

  姜侯不知她心中所想,轻抚孩子的后背,柔声道:“麟哥儿留在京中,等爹爹打完仗便来接你,可好?”

  麟哥儿在她怀里冰凉的铠甲之上蹭了蹭,终于不情不愿的扑进了祖父怀中,哽咽着说:“爹爹一定要早点回来接我啊!”

  独孤阁老看见姜侯眼眶微红,郑重向四岁的麟哥儿许诺:“爹爹一定早日回来!”

  她向阁老夫妇郑重行礼:“拜托二老了!麟哥儿若是有不舒服的地方,烦请二老往侯府去传信,晚辈家中有人行医,最为熟悉麟哥儿的体质。”

  独孤夫人扶起她:“姜侯客气了!”她不知该说些什么,忽想起一事,忙吩咐贴身丫环:“快去将我前儿在孙真人处求来的平安符拿过来。”

  丫环回来的很快,独孤夫人亲自将装着平安符的荷包系在姜不语腰间,紧紧握着她的手柔声嘱咐:“孩子,一定要平平安安,我们……我们跟麟哥儿一起等着你凯旋而归!”

  “多谢夫人!”

  姜侯踏出正厅,听到身后传来麟哥儿的哭声:“爹爹——”她脚下一顿,头也不回大踏步朝前走去,亲卫队无声跟了上去,暗夜之中铠甲生寒,她飞扬的大氅很快与夜色融为一体,离开了独孤府。

  独孤阁老抱着怀中大哭的孙儿,轻拍着他的后背哄他,独孤夫人与独孤晴忙低头拭泪,又上前去哄麟哥儿:“小乖乖别哭了,你哭的祖母心都碎了。”

  外面很快传来奔雷般的马蹄声,渐行渐远渐无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