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5节(1 / 2)





  开常平仓,说起来容易,实是大事。真到了要动常平仓的地步,说明情况已经糟糕到一定程度,说明当地官员治理不力,要问责,怕会影响考评,影响仕途。

  陆睿听了目光沉似水——便到了可能要换皇帝的程度了,官员们最担心的居然还是自己的考评,还是仕途。

  景顺帝做了五十年皇帝,也曾吏治清廉,有过盛世景象。只后来他年老昏聩,沉迷丹道。大周朝益发地尚奢靡,各地吏治眼见着一年一年地败坏起来。

  “那就这么放任粮价暴涨吗?”他声音中含了怒意,“寻常百姓家有多少余钱?够用度多久?转眼就都被套到了粮商手中。眼见着就要收夏粮了,但粮价这么高,地主、粮商必要囤积居奇,扣着粮食谋取暴利。苦的只能是寻常百姓家。”

  陆正觉得头很痛,因这个事在府衙里已经吵了好几天了。他揉着太阳穴,道:“今日府台大人已经见了黄家和岳家的家长,他们是本地大绅,若他们肯牵头平抑粮价……”

  “他们?”陆睿冷笑,“带头涨价的不就是他们吗?”

  陆正也叹了口气,道:“自然是他们。但我等只是流官而已,想压制这等地方上的豪族,几没可能。”

  陆睿自然懂这个道理。因为陆家在余杭也是豪族。

  他到温蕙那里的时候,眉头都还锁着,用饭的时候,量也比平时少。

  原该食不言寝不语的,但温蕙没忍住,问:“还是因为粮价的事吗?”

  陆睿“嗯”了一声。

  温蕙叹口气,道:“那没办法,百姓心里慌呢。我娘也经常说,手里有粮,心里才不慌。大家都一样的。”

  “江南从不缺粮。”陆睿吃不下,落箸,“马上夏粮就要下来了,今年风调雨顺,年成好,又是个丰年。全是地方上的豪强氏族故意哄抬粮价。”

  温蕙道:“啊,这样?那大家看不出来吗?”

  陆睿道:“寻常百姓,大字都不识一个,哪有这等见识?且集市上那些哄闹着危言耸听散布流言的,少不了黄家岳家的人。百姓们一听,自然惊惶,便争着去买粮。只可恨州府明明发了告示,也使差役、里长们去说,便是不听,偏便信市井谣言。”

  温蕙这时候觉得陆睿有点不那么接地气了。虽然他关心时政,甚至肯去了解市集上粮食布匹盐糖的价格以了解民生,但归根到底,他不了解那些布衣泥腿的百姓。

  他毕竟是一个锦绣堆里养出来的贵公子。

  “那是肯定的。官府的话谁信。”温蕙道,“便是在我们青州,青州不管贴什么告示了,在我们百户所里,我爹不说话,大家都不会信的。”

  陆睿更是吃惊,沉声问:“已经到这种程度了吗?还是只是岳父那里如此?”

  他知吏治败坏,官府在百姓心中渐渐失去了信用,只不知道竟已经严重到了这种程度。

  “肯定都如此的啊,旁的百户所也是这样的。我知道你觉得百户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官,可是我们那里都知道,‘军堡门一关,百户就是天’。”温蕙点头,又道,“你再吃点啊。”

  “吃不下。”陆睿只摇头,“你吃。”

  读书人一生所学,一生所为,便是经世济国,辅佐一位英主,开盛世太平。只眼前现实与书中所教,落差实在太大,叫人心中生出说不清的淤塞难受之感。

  忽听温蕙道:“要是读书人肯出来说话就好了。”

  陆睿抬起眼。

  温蕙叹口气,道:“读书人出来说话,大家肯定会听的。”

  陆睿哂道:“府台、同知、判官哪个不是读书人。”官府的告示不是读书人撰写发布的?也不见有人肯听。

  “那不一样呢。我说的是还没当官的读书人。还没当官的读书人,是你邻居,是你亲戚,是你朋友,是你店里的客人。是咱们自己人,自己人说话,当然听。”温蕙道,“等他们当上了官,穿上官服,可就是只帮着官府睁着眼说瞎话啦,谁信他们谁是鬼。”

  她说完,还想再劝陆睿喝碗汤,岂料陆睿忽地站了起来。吓了温蕙一跳:“吓,怎了?”

  陆睿的眉头舒展开了,眼中蕴着光,嘴角甚至有了笑意:“蕙娘,你说的对!”

  温蕙眨眨眼。

  陆睿道:“该是读书人出来说话的时候了。这等时候,还缩在书院里傻读书,我辈实是有愧先贤教导。”

  他拔脚就要走,走了两步又转身回来,伸臂轻轻抱了一下温蕙,温声道:“我有事要跟父亲谈,待会儿不回来了,你早点歇着。”

  “噢!”温蕙忙道,“那你赶紧去。”

  陆睿一笑,去了。

  他眼中蕴着精光时的模样可真好看啊,温蕙想,让人移不开眼睛呢。

  房中的丫头嘴角都含着笑,自然是因为适才陆睿那一抱。好歹平时都是两个人缩在里间,听唤的丫头在外面候着,今日里竟公然抱上了。

  只温蕙现在跟青杏、梅香都熟了。落落、燕脂这两个小的不抗饿,平常晚饭时候也不让她们伺候,故不在房中。温蕙只脸上热过一下,便无事了,却想,刚才是怎么回事,竟没反应过来,陆睿怎么就突然有事跑了?

  第二日晌午,温蕙才从上房回来,便见刘富家的迎出来:“回来啦。”那眉梢嘴角有压不住的激动欢喜,只强按着。

  温蕙奇怪:“怎么了?”

  刘富家的矜持着,只说:“先回屋。”

  虽磨合得已经挺好了,但到底从温家带来的人还是跟陆家的人是不一样的。

  温蕙就不再追问,跟着她回房去了。进了内室,青杏、梅香都没跟进来,只有银线进来了,刘富家的才强压着声音道:“上房那里把月钱发下来了。”

  “噢。对。”温蕙点头,“我是看见账房的人今天到上房去了。”

  但现在陆夫人暂时不叫她管家事,她只在梢间里练字。家里事事都有规矩,平日里陆夫人也不必事事过问,乔妈妈也年纪大了,几不过问庶务了,日常许多琐事报上来,都是杨妈妈在处理,独当一面。

  杨妈妈从前是陆夫人的陪嫁大丫头。就像乔妈妈从前是陆夫人娘亲的陪嫁大丫头一样。

  这些大丫头们都很厉害,唉,也不知道银线以后能不能这么厉害。

  刘富家的努力压住音量,不想让陆家的丫头听见了笑话,但她激动压不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