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204:底气(1 / 2)


顾逸疏惊讶的说道:“不是为这事儿,是为了什么?”

殷启就把之前的话说了说,顾逸疏拍掌是个好办法,读书总要十几年才能见成效,但是学技艺若是聪明的很快就能出师。

“回头我把这件事情跟阿父知会一声,如此一来庠序中就要添技科,这也是大事。”顾逸疏道。

顾清仪点头,“并州其他的庠序能不能推广我不好说,但是鹘州是一定要这样做的。”

鹘州是她的底盘,她就说了算。

顾逸疏点点头,自然是阿妹做主。

殷启:……

虽然好像不奇怪,但是也有点奇怪。

三人坐下后,殷启又把两位堂弟前来鹘州的事情简单一说,顾逸疏听说一个愿意教授学生做先生,一个给殷启做副手,就没忍住问了一句,“桥思,你看我身边缺人得很,不如把你堂弟借我一用,给你做副手岂不是大材小用?”

殷启直接拒绝了,想都不要想,找个用的顺手的人那么容易吗?

再说,堂弟性子有点憨,还是历练历练再往外放,有自己看着不会出大事。

缺人真是令人头疼的事情。

殷启看着顾逸疏想了想说道:“难道并州就没有广招天下良才的意思?”

“自然是有,但是你要知道这年头大家都在观望,谁会愿意冒险?”顾逸疏头疼,小皇帝自从想要给皇叔赐婚,现在大家都看着这对叔侄最后会不会翻脸。

殷启心想这倒也是,这种形式下,若是殷家在北地也会思量而为。

“听闻小皇帝又让定北王出征的意思?”殷启又问道。

顾清仪听到侧头看着殷启,“真的?”

殷启微微颔首,看向顾逸疏,“你应该得了消息吧?”

顾逸疏早就知道了消息,但是一直没说,就是觉得一来不想让阿妹堵心,而来那贺润笙算什么也值得他专门说一嘴。

哪知道被殷启直接捅了出来。

顾清仪却不怎么当回事,只是说道:“陛下这样做,分明就是想要贺润笙与皇叔作对,幽州形势复杂,贺润笙去了之后若是与邢深沆瀣一气,必然会给皇叔造成麻烦。”

“我会跟阿父说这事儿,并州回准备一支兵马随时驰援,你不用担心。”顾逸疏安慰妹妹说道。

顾清仪长舒一口气,“贺润笙此次若是真的出征幽州绝对不是个好消息,他与傅兰韵早已经与裴家狼狈为奸,我们要多加小心。”

说到这里,又想到裴夫人在这个时候来到并州……

兄妹二人显然想到一处去了,二人神色一对,不由一凛。

“我会让人盯着裴夫人。”顾逸疏道。

顾清仪点头,“看来裴夫人此行必然有其他事情要做。”

若是裴家真的与贺润笙联手,此次裴夫人来并州怕就是游说各大士族与裴家联手共抗他们顾家了。

殷启还要回鹘州,晋阳的事情也顾不上,只能说道:“等到鹘州那边弹丸与神火箭准备多一些,我就派人送来。”说到这里看着顾清仪,“元九那边听说也差不多了,你等着好消息吧。”

这才真是好消息呢!

顾清仪立刻说道:“若是试验成功,就赶紧抓紧制造,越多越好,让董将军派人送往幽州。”

殷启:……

这还没嫁人呢,胳膊肘就往外拐。

他站起身摆摆手,“知道了,知道了,我先走一步。”

殷启一走,顾逸疏心里有事也去了前堂,顾清仪思来想去,她现在好像真的没什么事儿能做了。

既然庠序要开,她也干点正事吧。

比如写个九九歌什么的。

其实九九歌诀产生的时代已经无从查考,,目前从古籍中搜集到的九九歌诀看,以托名春秋时代齐相管仲而做的《管子》一书中,有记载最早并保存条数较多。

等到了《孙子算经》中九九歌已经有完备记载,再到宋朝年间,九九歌的顺序也跟后世是相同的了。

到了现在,士族为了掌控知识,不愿意广为传播,所以像是九九歌这样的简单的歌诀都被管制起来,现在知道的百姓已经很少了。

数学就从推广九九歌开始,那么识字呢?

难道自己还要编个千字文出来?

那不行,她的学识还不足以胜任这样的荣誉,得找个名望卓著的大儒,然后自己请人家编纂才是正统。

这个人选比较难,顾清仪就想起了殷长史的兄长,他的学识名望虽及不上顶尖大儒,但是也是青年才俊明显一方。

而且关键是算得上半个自己人!

哎,殷长史走得早了,顾清仪立刻写信,让人快马追上去还来得及。

走到半路被追上的殷启一脸莫名,等他看完信使劲抹一把脸。

真的,论脸皮厚,无人比得上顾女郎。

这是抓着殷家不放手了不成?

阿兄啊,这可不是弟弟为难你啊,我这也是没办法。

殷启回了鹘州,就立刻写信给兄长,言明并州举行的一系列的措施,侃侃而谈,前途光明,大有描绘了一副锦绣河山的架势。

且不说殷恺接到弟弟的信看的嘴角直抽抽,就说顾家女郎这事儿办的,就让他觉得有些意思。

写书立作,这可是流芳百世的好事,尤其是这种启蒙书籍,若是真的能成,将来惠及的是大晋千千万万的学童。

而他的名字也会随着一本本的蒙书流芳百世。

这样的机会,顾女郎给了殷家,是有心还是无意?

殷恺捉摸不透,就索性去见了阿父。

殷侯听了长子的话沉默半响才开口,“如此说,顾家准备在并州推广庠序?这样做并州的士族怎么会同意?素来朝廷取士皆是由各地士族举荐,然后由中正官定品,顾家这路子有点野啊。”

殷侯的关注点跟儿子略有差异,殷恺听了阿父的话反而神色有些坚定的说道:“阿父,儿子认为顾家所为才是大族风范,像是我们殷家在陈郡祖上也得军功立身,进而读书入仕。如今天下四处战火蔓延,诸胡一日不驱逐,大晋便永无宁日。总管史书上言,大乱过后便是大治,若无人才可用,何时才能迎接盛世到来。”

殷侯却道:“螳臂当车,力不足矣。”

“阿父此言差矣,儿子瞧着顾家这政令推广的颇有巧思。也并不是靠蛮力而行,若是认真行事,不需要十年八年,只要三五年并州景象便将大为改变。”

殷侯大笑一声,“好,你既然已经有了打算,那便放手去做吧。”

殷恺忙应了一声,“是。”

殷恺从阿父那边出来,转身凝视着并州的方向,等有机会,他一定会亲自去看看并州的景象,去看看阿弟口中的鹘州。

开蒙书籍,顾女郎的要求很简单,主要是认识最基本用的字,教人识字用的。

还说为了容易学习编纂成朗朗上口,押韵的诗歌就好。

殷恺觉得这一点很有意思,若是编成童谣似的诗歌传唱,那么孩子们就很容易学会了。

殷恺闭门造书,顾清仪这边也在忙鹘州庠序的事情,她虽然人没回鹘州,但是鹘州的事情殷启还是让人快马送信来让她做决断。

顾清仪知道殷祯写信请好友前来教书,心中高兴不已,这些名门子弟也许没有太大的名望,但是学识素养教孩子足够。

初期老师少,孩子多,分班的问题,教学内容都是紧急的事情。

顾清仪忙的头大,一时倒把裴夫人母女的事情扔到了脑后。

此时,裴夫人早已经接了女儿出了范府,居住在晋阳一处带花园的宅子里,宅子虽然不大,但是地段极好,距离刺史府的距离很近。

“顾家还真是手段频出,政令一打一道传出,哪一条不是针对士族而来。”裴夫人神色凝重的看着女儿,“并州的情况比你阿父想的还要严峻,更令人意外的是并州的士族们居然就这么认同了,简直是可笑。”

裴韵菘给母亲斟了茶,这才轻声说道“我早说过顾家不简单,当初顾清仪前脚被定北王退了亲,后脚皇叔就上门提亲,若说这里头没有顾家的手笔谁会信?只是不知道顾家做了什么,外头传的是皇叔心仪顾清仪这才上门提亲,皇叔居然也不否认,这才是令人心惊的地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