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60章 番外六(1 / 2)


天启八年, 入侵而被抓获的佛郎机人已经在大周的牢房里关了大半年了,当初十艘战船而来的几千佛郎机人在围剿战中死了一半多,剩下的则全部被抓获, 并按照大周的律令进行了审判。@ 当然,其实像这种入侵、劫掠,又占地为王的蛮夷, 按照大周一贯的判法, 肯定是杀之以平民愤, 但是对这批佛郎机人,沈芊却另有打算。

这种送上门来的敌人, 如果不从对方口里挖出点东西,那就太可惜了。遂,在沈芊的建议下, 这群佛郎机人的行刑时间被推迟, 而在这段时间内,沈芊派徐泾带着译者火者亚三, 不断地提审这群佛郎机人, 一点点地从他们口中挖出葡萄牙、西班牙等国家目前的状况。

通过对这几百人的分批提审,再加上沈芊自己的一些常识和记忆,她很快就勾勒出了中亚、南亚和欧洲诸国目前的一个情况。大周朝自建国以来,就几乎没有取得过西域的控制权, 在西边的疆域上,自然远远比不得唐和元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因为北方的鞑靼人一直虎视眈眈, 大周的兵力和防御显然都要以北方为重;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与大周同时期的中亚,并不像唐宋时候,由一些小国组成,西北边的东察合台汗国极其强大,几乎截断了大周通向西边的道路,且除了东察合台汗国外,西北边还有一个虽与大周接壤不多,但也同样对大周虎视眈眈的瓦剌,这样两股势力显然堵死了大周任何西进的可能。早年,太/宗也曾出兵过哈密地区,但数次败于东察合台汗国之手,于是,太/宗之后,大周便将重心移至东北方,被动地放弃了西域的控制权。

当然,沈芊目前的想法自然也不是要去打东察合台或者瓦剌,毕竟大周才刚刚打垮了鞑靼,虽说是胜了,可也打了好几年,就算战术上成功,伤亡率也不高,当光是这些年运往前线的粮草和军火,就已经给国库增加了不小的压力了,如果不是还有江南、广东、海南等逐渐扩大的海外贸易在支撑着,国库根本负担不起这样的连年征战。

如今漠北好不容易收服,显然还需在那边驻扎大量的兵力以保证漠北地区的稳定,所以此时此刻想要出兵西域,显然是不现实的。

“在看什么?”赵曜的声音在沈芊背后响起,伴随着娃娃的“咿咿呀呀”,让沈芊皱紧的眉头一下子就松开了,她笑逐颜开地转身,从赵曜的怀里接过孩子,低头哄着:“这是谁来了,母后的安安呀。”

小宝宝刚刚还在咿咿呀呀地咬小拳头,如今换了个怀抱,一抬头,发现抱着自己的是母亲后,立刻就“咯咯”地笑着朝沈芊伸手,似乎想要用她那小短手回抱住母亲。

赵曜站着,瞧着互相亲来亲去的母女俩,眉眼间俱是温柔之色。半年多前,怀胎九个多月的沈芊终于分娩,如赵曜所愿,是个女孩。这下,有了女儿的爹可是彻底乐疯了,天天都抱着女儿不撒手,吃饭睡觉开会,都要把女儿带着,连最近的早朝时间都强行锐减……想到这个,沈芊就忍不住翻一个白眼儿,这家伙天天摇着女儿哄,把小丫头摇习惯了,如今一把她放在床上,她就不舒服地直哼哼,真是折磨人。

“看地图?”赵曜搬了个椅子,坐到沈芊身边,顺着看了一眼沈芊桌上的地图,这地图赵曜也不陌生,这几个月来,沈芊几乎全部身心都扑到了这地图上。这地图并不是以大周为中心绘制的,反而是以东察合台汗国为中心绘制,据沈芊说,这是以什么“中亚”为中心绘制的地图。他倒是也不太懂,但知道沈芊为了绘制这幅图,花费了不少心血,不仅搜查了那群佛郎机人的大船,从上面找到了类似的地图,还找来火者亚三翻译、请来诸多熟悉坤舆图的学者进行重绘,这才得到了这幅完整的什么“欧亚大陆”地图。

“这幅图,配合海图,你有什么想法?”沈芊将欧亚大陆地图放在上面,又把徐泾这些年来通过海贸逐步完善的航海图放在下面,将两幅图拼接着摆到赵曜的面前,抱着女儿笑容满面地看向赵曜。

赵曜静静地盯着两幅图,良久,才微微一叹:“这天下,可真大。”

沈芊一直看着他,看到了他眼里的野心,也看到了他脸上的无奈,这是一个雄主,对疆域和国土的野心,也是一个明君,自知力不能及的无奈。

“是啊,本以为九州疆土便已然足够浩大,却不知在这一切之外还有更巨大的世界。”沈芊笑着将女儿反倒赵曜怀里,自己则将两张地图都卷起,细心地收好。

“倒也不是不知道外面的世界,自唐时起,中土与天竺、大食国就已然颇有来往,前朝又多有色目人,如今看来也是来自你口中的‘中亚’,只是未曾有人绘制这样的坤舆图,未曾有过眼见为实,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便自然会觉得这些地方远不及中土之广阔……”赵曜无奈一笑,“只是如今知道了,倒也为难……”

沈芊正低头逗着女儿,听到他这样说,忍不住微微一哂:“这有什么为难的?你难道还想着一统世界,将七大洲五大洋都纳入大周版图不成?”

赵曜无奈地看她,倒是一时无言。

“我画这个图,是想做生意的。”沈芊眨了眨眼睛,笑得有几分狡黠。

“只是为了做生意?”赵曜惊讶极了,显然很难理解沈芊这种用贸易殖民全球的思想。

沈芊神秘一笑,倒也没有详细地给他解释,只是缓缓地说了一句:“想要征服世界,并不一定需要武力。”

赵曜想着沈芊这些年来推动的项目,火器已经上了正轨,海外贸易更是打开了南洋所有国家的市场,玻璃、肥皂等实用商品也慢慢地被她捣腾出来,不仅在国内大卖,还风靡国外市场,价格甚至比最精美的瓷器还要贵上数十倍,这样的生意显然让国家和商人都赚得钵满盆溢。

除了火器,沈芊这些年的精力似乎都放到了商业贸易上,赵曜仔细想了想,好像连宋庭泽,这些年也一直都在捣腾商业上的东西,两人的路线竟好似不谋而合了。自从宋庭泽提出“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”的贸易概念后,沈芊便开始把这种商业模式发扬光大了,从她发明的肥皂、玻璃开始,她先是实验性地推动国家注资办厂生产,后来这生意红火后,她又开放了配方,允许私人工厂生产。

赵曜起初还极不理解,不明白她为何要把这种赚钱的生意往外推。沈芊却道,这些民用商品本就不该全部由国家掌控,放开了反而更有利于拉动内需,而她之所以会选择这些东西来试水,也是因为它们不具有危害性。

赵曜还没琢磨明白“危害性”是什么意思,沈芊已经开始推动她的正题了。如她曾经所言,想要构建大周的工业体系基础。沈芊曾详细地给他解释过工业体系的概念,所以赵曜很清楚,一旦大周拥有了完备的工业体系,那就如同穿上了钢铁铠甲,将无坚不摧,也将无人能敌。

而完整的工业体系,全靠国家去执行显然是不行的,所以他们必须要慢慢地放开一些东西,让民间兴起相应的资本和工厂,这些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实业工厂,才能真正构建成大周的工业体系基础。

通过沈芊、内阁以及诸位大臣们的一次次商讨和论辩,首先被放开的是农用工具的生产。沈芊在七年前,就曾经对农用工具进行过一系列的改进,目前大周已经有不少地方开始使用沈芊发明的工具,然而这些工具的生产和推广完全是依靠户部、工部和地方上的官员们在一点点推动,即便推动了六七年,也远远没有遍布大周各地。一方面沈芊改进的农具,还是存在一些技术壁垒的,如果没有详细的设计图纸和熟练的老铁匠,有部分农具是很难进行复制的,而没有沈芊的允许,工部和户部自然是不敢把这些图纸泄露出去的;另一方面,农具是国家统一制造和配送至各地的,这样运作下来,价格就显得昂贵了,很多普通的农民根本用不起,推广自然也就慢了。

但自从沈芊发话,开放农具的私人制造之后,果然很快就各地的商贾往大周商贸协会递交申请,像之前参与海贸投资一样,以与招标差不多的方式,来争得农具生产的资格。当初海贸商会的成立,显然让这种“投标入股”的方式进入了大众视野,后来沈芊和赵曜两人都觉得这个方式很好很合适,遂在之后成立了大周商贸协会,这个协会专门就负责一些国家项目招标,如这次农具推广生产的商户选择等,协会由沈芊任会长,而底下的各种审核人员则由官员轮流担任,每五年换一换,这制度便也减少了某些人、某些家族独占全力的机会。

如今农具的生产商也是由大周商贸协会选出来的,加之第一批次首先选定了靠近京城的数州的生产商,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后,效果很不错,因为参与的厂商多,农具的数量一下子增加,各方为了争夺市场自然不会抬高价格,遂有不少百姓能够买得起需要的农具,至于质量方面,大周商贸协会也会定期进行产品质量检查,这一次市场的试点推广显然是比较成功。

如今沈芊得到了正面的反馈,自然对这种推广方式充满了信心,而她更想推广的自然是各种标准化的零件、部件,尤其是用在各种武器上的,整个火铳、火炮、枪械的所有部件如果全部由火器局自己来做,显然是极度耗费人力物力,且非常缓慢的。

但如果如同螺帽、螺钉、垫片、弹簧等各种大型器械上都要用到的小零件如果能够由民间批量生产,显然就能够节省国库的银两和时间,也能给别的大机械的生产打好基础。这是沈芊接下去的计划之一,当然,就如同大周港口的船只刚刚开始向西行进,试图穿越整个大洋去欧洲大陆做生意一样,这些工业化的东西,也都还在起步阶段。